毕业证补办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证样本 > 高中毕业证样本 >

高中毕业证样本

眉山潢川县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图

时间:2023-01-17 15:30 作者:biyezhengbuban 来源:互联网整理
眉山潢川县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创办历史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简称潢川高中。位于潢川北城环城东路89号,106、312两条国道交汇处。学校始创于1905年,是豫东南地区最
眉山潢川县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创办历史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简称潢川高中。位于潢川北城环城东路89号,106、312两条国道交汇处。学校始创于1905年,是豫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学校,素有“豫南文化和革命的摇篮”之称。
 
清朝末年,随着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深重,挽救民族危机的呼声甚高,迫使清帝于光绪二十七年宣谕废除书院,改设学堂。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历1905年1月2日),在弋阳书院原址,创立了官立光州中学堂.是豫东南创办最早的公办中学。辛亥革命后,废州立县,校名改为潢川中学校;1913年归省教育司直辖,为河南省立潢川中学;1921年校名改为河南省立第七中学;1927年始招高中班;1933年改为河南省立潢川初级中学;1941年复招高中班,恢复河南省立潢川中学校名。解放后延用原来校名,1954年高初中分校,高中迁至卢家大田,校名为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1972年迁现址。
 
潢川高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二年就派人到潢川进行建党和革命活动,省立七中成立了革命活动的中心,是豫东南进步青年汇集的地方。豫东南早期党的领导人和活动家汪厚之、熊少山、张侠生、易宗邦等,在该校求学期间,广泛团结进步师生,传播革命思想。1923年4月15日,省立七中进步师生发动了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誓死要求收回旅顺大连的爱国游行。1925年6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学生罢课游行,以示声援。1928年,共产党员吴丹坤受河南省委委派到潢川,以省立七中英语教员身份作掩护,进行建党和组织暴动工作。3月18日,省立七中三十多名师生参加了豫东南特委领导的大荒坡武装暴动,八名学生壮烈牺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进步师生在校内组织秘密团体,传播革命书刊,采取多种形式,同国民党派到学校的警特分子彭大功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有四十多名同志,冲破重重封锁,奔赴抗日前线、圣地延安和各个解放区。潢川解放后,潢高学生踊跃参军参干,有的南下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有的剿匪反霸,为建立基层政权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英勇杀敌,保卫祖国。余延潢、周兴中等同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潢川高中建校百年多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祖国和人民培育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和建设人才。有的成为党政军领导者,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教授,有的成为英模人物。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黎原,延安时期有重大影响的作家和翻译家王实味,古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海波,当代著名作家白桦、叶楠、凌行正,中国辞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曹先擢,装帧艺术家、清华大学教授邱陵,国际中国哲学会顾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涂又光,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原湖北省高教工委书记崔建瑞,著名耳鼻喉科专家、美国国际促进会国际会员盛宏正,国营大型重点企业成都峨眉山机械制造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孙文灿,北京大学高科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华,全国十佳青年教师宋飞琼等就是其中佼佼者。
目前,学校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94万平方米,现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单位。校园绿化面积达21300平方米,生均7.08平方米。整个校园宽敞靓丽,高楼林立,枚槐小园,菊花小园,桅子花园,池中荷花,四季鲜花盛开;樟树林,松树林,柏树园,荷塘垂柳,年年绿树成阴。校园道路纵横,广场优雅自如,自然和人文融和,古典与现代辉映。学校秉承“育人为本,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博学、笃行、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厚积、有恒、善思、求精”的学风,铭记“诚、爱、勤、朴”的校训,弘扬“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
 
教学实力
学校校师资力量雄厚,在岗教师389人,省级及其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60余人。教育教学成绩优异。近十年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已经超过150人,有1000多人出国留学,有近600位毕业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尤其是近些年,学校加大教学管理,强化培养措施,一本上线人数年年走高,本科进线率超过55%。
 
2006年我校一本进线270人,在市十三所重点高中位居第五名;二本进线734人,在市十三所重点高中位居第四名;三本进线1048人,在市十三所重点高中位居第四名。尤其是应届生进线情况更理想,如2006年高考一本进线117人,在市十三所重点高中位居第三名;二本进线387人,在市十三所重点高中位居第二名;三本进线556人,在市十三所重点高中位居第二名。
 
2007 年继上年本科上线突破 1000 人大关后,本科上线人数高达 1570 人,全校共 2800 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率超55%,其中本一345 人,本二1017 人,本三1570 人。刘忠伟同学以满分 150 分的成绩获数学科全省第一名,周鹏辉同学以 638 分荣居全市文科总分第七名,屈磊同学录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飞行学员。
 
2008年高考,我校一本上线296人,二本上线1036人,三本上线1707人,另有102人达到体育艺术类考生本科分数线;王志远同学以673分(其中理综高达289分)荣获潢川县理科状元,并荣进全市理科前7名;全县理科前10名,我校占8人,文科前10名,我校占6人;全县理科应届前10名,我校占10人;李阳同学被录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员。
 
2009年高考,我校有9人总分超过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其中曹阳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付宗辉、罗金辉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全省前九十名,我校占4人,全市前十名,我校占4人。毕业班全面完成了“四四一二二”的奋斗目标,本科一批上线401人,比去年增加105人;本科二批上线1232人,比去年增加196人;本科三批上线2079人,比去年增加372人。另有体育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115人。
2010年高考,我校薛宇航同学以667分(不包含北大自主招生加分)的成绩名列全省理科第18名,喜夺全市理科状元;朝惠文同学以615分的成绩名列全省文科第17名,全市文科第4名。理科总分全县前30名,我校占27人;文科总分全县前20名我校占13人。本科上线2130人,本科一批上线478人,本科二批上线1360人,本科三批上线2130人。另有体育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118人。
 
前身
大别山下,小潢河畔,在这片豫南红色土地上,坐落着一所百年名校--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素有"豫南文化和革命的摇篮"之称。
 
潢川高中的前身是创办于1905年元月2日的官立光州中学堂,是豫东南创办最早的办公中学。辛亥革命后,废州立县,校名改为潢川中学校;1913年归省教育司直辖,为河南省立潢川中学校;1921年,全省十二所省立中学以数序排列,校名改为河南省立第七中学;1927年始招高中班;1933年改为河南省潢川初级中学;1941年复招高中班,恢复河南省立潢川中学校名。解放后延用原来校名,1954年高初中分校,高中迁至卢家大田新址,校名为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系省、地重点高中。1972年迁现址(潢川北城环城东路89号,106、312两条国道交汇处)。1983年地区体改,明确为市、县重点高中。现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园林单位、省级教科研基地。
 
潢川高中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影响下,进步师生就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大革命时期学校就建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豫东南地区早期党的领导者和活动家大都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50多名校友英勇献身。抗日战争时期,一批批爱国学生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入民族解放的战场。解放战争时期,潢高进步师生在中共信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给反动政权以沉重的打击,有百名学生投入到刘邓大军的滚滚铁流,奋斗中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建校百年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祖国和人民培育了四万余名革命和建设人才。他们大都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党政军领导者,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教授、学者,有的成为英模人物,立勋于党政军民学商。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黎原,延安时期有重大影响的作家和翻译家王实味,古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海波,当代著名作家白桦、叶楠、凌行正,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曹先擢,装帧艺术家、清华大学教授邱陵,著名海洋学家、中科院院士、原青岛海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文圣常,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水雷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平贤,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兼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顾问周新武,著名经济学家、原湖北省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寄涛,社会学家,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顾问詹一之,国际中国哲学会顾问、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又光、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原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崔建瑞,参与并负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原材料生产、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技术经济研究院教授、副总工程师孟广寿,著名耳鼻喉科专家、美国国际促进会国际会员、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盛宏正,解放军63820部队少将参谋长、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兼职研究员阮祥新,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副主任(副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杰明,北京大学高科技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张华,全国十佳青年教师宋飞琼,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杨建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王楠林,河南省十大科技女杰、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省劳动模范、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淑媛,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应邀赴美国纽约大学从事激光研究与教学的博士生导师余保龙等就是其中佼佼者。
组织史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创建于 1905 年 1 月,是豫东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级中学之一,素有“豫南文化和革命摇篮”之称。1904 年清政府明令废科举、兴学堂,即将弋阳书院改为光州官立中学堂。辛亥革命后,一九一二年校名改为河南省潢川中学。1917 年,改为河南省立潢川中学,是当时省立十三所中学之一。 1921 年改名为河南省立第七中学。1938 年 9 月,日寇逼近潢川,学校奉令西迁河南省淅川县,次年 11 月迁回。1941 年暑期始招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1944 年复称河南省立潢川中学校。1949 年 1 月潢川解放后,将原“联师”、“县师”两所师范的附中并入,学校规模为创办时的一个班 20 人发展到十一个班(初中六班、高中五班)432 人、教师 32 人。1954 年初中部分出,校名始改为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 。校址为今县棉枋厂所在地。1963 年 9 月,学校被定为省、地重点高中。1969 年 7 月,潢川县兴建棉纺织厂,学校迁址县北关水稻原种厂,即今校址。1954 年改为现名以来,学校曾数次易名,直至 1983 年恢复普通高中,经费和人事收归县管,为地、县共管重点高中,招生由原来面向豫东南地区改为面向潢川当地招生。
 
潢川高中是一所人才辈出的学校。建校以来,培养了 2 万多名毕业生,向高等学校输送了6000余名合格新生,为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人才,不少学生成为各项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党政军领导。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黎原,延安时期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家王实味,作家白桦、叶楠,解放军文艺社社长凌行正,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曹先擢,古文字专家孙海波,武汉大学原副校长崔建瑞等,都是我校校友中的佼佼者。
 
潢川高中“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与特色化学校管理和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的人才。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49.10 — 1966.5)
 
这一时期,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思想改造时期。学校遵照上级指示和安排,集中或分散进行“思想改造”学习,划清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同封建、买办法西斯教育的界线,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教育观念。1954 年 8 月,根据省教育厅、信阳专署指示,潢川中学高、初中分成两校,分别成立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和河南省潢川第二初级中学。高中迁今棉纺厂所在地为新校址。分校后,高中达十五班,学生 700 多人。
 
(一)党的组织
 
早在 1923 年,进步教师吴丹坤就在学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读书会”,向师生宣传进步思想,为共产主义思想和革命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5 年,该校毕业生、共产党员张侠生回到家乡光山县张胡店及附近的寨河、孙铁铺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
1928 年,共产党员吴丹坤受党组织的派遣,以庶务主任兼英文教员身份作掩护,进行党的工作,并发动、组织党、团员和进步学生积极参加了潢川地方党组织领导的大荒坡起义,有八位同学壮烈牺牲。起义失败后,有二三十名进步学生被捕,多数被杀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学校党组织从此遭到破坏。
 
1939 年秋,党组织派遣李其祥到学校与潢中进步学生杜元和取得联系,组织进步青年参加“读书会”,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思想。
 
1940 年春,中共潢川中心县委书记李其祥发展潢中学生杜元和、崔明义等入党,与崔天同、孙钟林、张友直等学生党员共同组织了潢中秘密支部。这是学校第一个党支部。支部负责人:杜元和
 
194 1年,潢中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此后,杜元和等同志先后被捕,潢中党组织停止了活动。但进步的革命思潮和革命活动一直在学校延续。
 
1947 年,潢中进步学生以靳颜俊为首,李家骥、聂守本、陈佑华(白桦)等数十名学生成立了革命秘密团体“人民文艺研究社”,传播共产主义革命真理。此后,该团体又遭反动当局的镇压破坏,很多进步学生先后受地方党组织保护,辗转加入解放军或到解放区。
 
此阶段前期,由于解放初期忙于社会主义改造,加之潢川当时学校党员少等状况,全县几所中学合建一个支部,为潢川中学校联合支部,当时支部书记为:王沛霖。
 
1953 年秋,李甦同志由西平调入潢中工作。中共河南省立潢川中学支部成立。
 
书记:李 甦
 
1954 年秋,高、初中分开,成立中共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支部。
 
书记:李 甦
 
1958 年秋,副校长刘进之兼支部副书记。
 
1958 年 12 月,该校与二中合并,校名为潢川县第一中学。1959 年秋,中共潢川第一中学支部成立。
 
书 记:李 甦
 
副书记:刘进之
 
1960 年 9 月,高、初中分开,学校仍更名为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
 
中共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支部(1960 年秋 — 1966年底)
 
书 记:李 甦(1960 年秋 —19 60 年底)
 
李瑞亭(1960 年底 — 1963 年春)
 
邢大地(1963 年春 — 1966.5)
 
副书记:刘进之(1956 年秋 — 1965年底)
 
(二)行政组织
 
1910 年张维复任监督,监学吴志清。辛亥革命后,余东升、赵宪章、颜希圣、张世斌、郑静山、宋祖铎、王炳南、陈闻典、陈恩波、李子纯、刘银銮、朱干清、渊维新、韩家学、刘承哲、王拱端、余冠五、张伊人等先后任学校校长。1949 年 1 月,潢川解放,人民政府任命英文教师蔡大钧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学校工作。
 
这一时期,该校师生积极响应中央和县有关指示精神,勤工俭学,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支援潢川地方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建设,参加农村夏秋收种、大办钢铁、修建潢川跃进道以及植树造林等,为潢川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 年 12 月,该校与潢川二中合并,校名为潢川县第一中学。当时有教职工 83 人,学生 400 多人,共 29 个班(高中 17 班,初中 12 班)。1960 年 9 月,高、初中再度分开,仍更名为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1963 年,学校被定为省、地重点高中,学校经费列入地区预算,由地区直接划拔。